运动-休闲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编辑出版:《运动-休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85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89/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ydxxdzty@163.com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运动-休闲》杂志社

网址: 《运动-休闲》杂志社

[文学评论]论莎剧《李尔王》中的两类傻瓜形象

时间:2021/06/22  点击:613


       

章雅馨

摘? 要:“傻瓜”是莎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善于在剧作中塑造这样滑稽的“小丑”形象作为全剧的点缀。《李尔王》中,有着相似命运的李尔、葛罗斯特、爱得伽三个“真傻瓜”与“弄人”这一众人眼中的“傻瓜”各自有不同的形象特点,在两类“傻瓜”的交汇中,也彰显出非凡的戏剧色彩。

关键词:莎士比亚;《李尔王》;傻瓜形象

[中图分类号]:J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9--02

“傻瓜”是莎剧中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形象,莎士比亚善于在剧作中塑造这样滑稽的“小丑”形象作为全剧的点缀,这些“傻瓜”都有各自的存在价值。《李尔王》中的“弄人”便是一个经典的“傻瓜”式角色,易红霞在《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中对“弄人”的性格、心理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与叙述,很多其他学者也通过弄人所处时代背景、语言等多方面对其作了研究。但《李尔王》中除“弄人”这个显性的傻瓜外,还有三个带有“傻瓜”特征的其他角色,他们实际上是剧中真正的傻瓜,其命运与性格特征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本文分别对三个真傻瓜的命运与弄人的形象特征进行分析,并试图探究在两类“傻瓜”的交汇中戏剧呈现出的艺术效果。

一、真傻瓜的命运

被两个女儿的花言巧语蒙蔽、与唯一真心爱自己的小女儿断绝关系的李尔,轻信爱德蒙的话而相信儿子爱德伽有意谋害自己的葛罗斯特,听信弟弟的话以为父亲要对自己赶尽杀绝的爱德伽,三人都在这部剧中充当着真傻瓜的角色,其命运也具有一定相似之处。

首先,他们的“痴傻之路”都是从选择信任开始。李尔打算将国土分給三个女儿,而划分的依据是三个女儿分别向他讲述自己对父亲的爱,这在观众看来荒诞的评判标准李尔却对此深信不疑,高纳里尔和里根都夸夸其谈了自己对父亲至深的爱,小女儿考狄利娅因为说了实话“我爱您只是按照我的名分,一分不多,一分不少”[1]便激怒了李尔,从此被断绝关系赶到别国。但李尔在之后却承受了他这份“信任”的后果:高纳里尔和里根在得到父亲的财产与权力后便开始嫌恶他,全然忘却曾经许下的承诺,李尔被厌弃最终流落荒野。葛罗斯特因为爱德蒙的出身一直不把他放在眼里,认为他只是“一场销魂游戏”[2]不该有的结果,爱德蒙不接受自己的“不合法”,便策划了一场骗局:让葛罗斯特认为爱德伽有意谋害自己,而让爱德伽则以为自己得罪了父亲要被赶尽杀绝。两人都轻易地相信了爱德蒙,最终爱德伽流亡,葛罗斯特怨恨起自己的儿子。三人“傻”的体现都是轻易选择相信了“花言巧语”而最终失去了真正爱的人。

其次,在他们意识到自己相信了“虚伪”后都走向“疯癫”。当李尔来到二女儿处看到自己被关押的使者,他终于醒悟自己不过像是个臣仆卑贱地讨要恩赐,在暴风雨中冲进荒野,不顾自己的身体,对着天空呐喊:“尽管轰着吧!尽管吐你的火舌,尽管喷你的雨水吧!”[3]爱德伽从宫殿逃离后,在树屋里躲藏逃避抓捕,他称自己是“可怜的汤姆”,赤裸身体,俨然成了疯丐的形象。葛罗斯特双眼被挖去后,才得知自己冤枉了爱德伽,被里根赶出王宫后一心想从悬崖跳下结束自己的生命。三人都表现出不再对自己和身边人抱有希望与期待,在现实的打击与对自我的否定中走向“疯癫”。

然后,他们在流落相遇时互相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三个可怜的傻瓜在暴风雨的荒野中相遇了。在树屋中,李尔在听了爱德伽的话后心生共鸣与同情,说“我们三个人都已经失掉了本来的面目,只有你才保全着天赋的原形”[4],他理解并欣赏爱德伽。葛罗斯特在看到李尔心怀怒气被赶出王宫后,心生怜悯,违背公爵的意愿暗地去救济他,直言“这可怜的被放逐的人”,他看到了作为父亲的李尔一无所有的落魄。葛罗斯特在失去双眼后与爱德伽相遇,葛罗斯特怜悯叫化子“汤姆”(爱德伽),把自己的钱财都给了他,作为“汤姆”的爱德伽用善意的谎言骗葛罗斯特跳下“悬崖”重新振作获得重生,两个受伤的人就由此互相依靠了,这一刻,他们超越了父子关系。三个受伤而疯癫的傻瓜,在不同的时间地点、不同的境遇下相会,彼此在无意间互相慰藉。

最后,疯癫之后的傻瓜们才真正清醒。当三人又在“悬崖”相遇,李尔说葛罗斯特虽瞎了眼睛,“却看见这世界的丑恶”[5],爱德伽甘愿以陌生人的身份与父亲相伴,李尔也明白“当我们生下地来,我们因为来到了这个全是傻瓜的广大舞台上,所以禁不住放声大哭”[6],他们都明白了各自的愚蠢,也终于承认了自己曾是个傻瓜。三个傻瓜的命运在此真正相合。

二、唯一的“傻瓜”

在这部剧中,真正拥有傻瓜姓名的、自始至终被众人承认的“傻瓜”只有弄人一个。剧作中并没有出现弄人的姓名,只是用fool代替,易红霞《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中参照各个版本的英文词典对fool的解释,得出剧中fool的定义“傻瓜是旧时代王公贵族豢养在身边供其逗笑取乐的一种特殊仆人,又称职业小丑、职业傻瓜或说笑者、弄臣或弄人,简称傻瓜”[7],由此可知,莎剧中的傻瓜并不是“愚笨的人”之义,而是一种特殊职业的代称,因此,此处的“傻瓜”笔者加上了双引号以表示特殊含义。

正是因为弄人身份的特殊性,才造就了他的性格特点。弄人作为陪伴在李尔身边的职业小丑,尽管仍为仆人,但他因为得到王上的喜爱而地位较高,他是被李尔需要的重要的人,从剧作的几处都可以印证这一点:在弄人还未出场,剧中就多次出现了他的影子,第一幕第三场中,从高纳里尔口中得知李尔因为她的侍卫骂了弄人,就动手打了侍卫,同时在这一幕中,李尔三次提到“傻瓜”(即弄人);弄人并不像其他人一样称李尔为王,而是称他“老伯伯”,李尔也没有把他当作低贱的仆人,而是称他为“我的孩子”;当李尔还沉浸于女儿们的谎言中时,弄人直接指出李尔“听了他人话,土地全丧失;我傻你更傻,两傻相并立”且言辞并不算委婉甚至不容易被接受,李尔也只是一笑而过。弄人并不是普通的仆人,身份没有低微到使他唯唯诺诺,加之“傻瓜”独特的身份让人们习惯性地将他的话当作笑话,他便更能肆无忌惮,这样也使得弄人的形象在剧中更为鲜明。

易红霞在其著作中称“傻瓜”是“生活的旁观者”[8],认为他作为主人的仆从并不能左右情节的发展,在《李尔王》中,就剧情发展来看,弄人的存在与否似乎并不重要,但笔者的想法与此略有差异。当李尔流落在暴风雨的荒野中,只有弄臣与他在一起,相继被两个女儿抛弃后,李尔对生活丧失希望,这时候,只有弄人在他身边唱着歌谣抚慰他,如果此时只有李尔一人,他可以在这暴风雨中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吗?可以在遭受巨大打击后仍珍惜生命吗?尽管弄人的影响并不明显,但并不算是完全的“旁观”。

并且,假如仅仅作为一个旁观者,他也应该极度冷静甚至冷漠,应该是看清一切而全部身心不参与其中。弄人作为一个特殊的角色虽戏份不少,但真正明显影响到情节发展的可以说为零。然而,他始终不是一个游离于故事之外的真正旁观者,他并不完全冷静,在考狄利娅被赶走后,“这傻瓜老是郁郁不乐”[9];他会照顾到周边人的情绪,也会为主人气恼、心疼、难过。

“傻瓜”不傻,弄人这个全剧唯一拥有“傻瓜”称谓的角色或许是最清醒而智慧的人。弄人在李尔与爱德伽的两条故事线中总能犀利而独到地对两者“悲剧”产生的原因进行剖析;他清楚地知道一切都黑白颠倒了:“马儿颠倒过来给车子拖着走”;在树屋中遇到爱德伽,他说“谁要是相信豺狼的驯良,马儿的健康,孩子的爱情或是娼妓的盟誓,他就是个疯子”[10]。上文提到的三个真傻瓜角色,他们的“傻”无一例外地都被弄人看在眼里。

三、“傻瓜”(弄人)在剧作中的作用

弄人在剧中并不是一个无足轻重的配角,这一形象除了在推动剧情发展上具有隐秘的作用外,还同样可以引起观众的共鸣、在对比中凸显戏剧效果、传达作者自身的想法。

在第一幕第四场弄人与李尔和肯特对话时,弄人作为另外两人眼中的“傻瓜”却嘲讽了真正痴傻的二人,弄人的言语在一定程度上契合了观众的心理期待,作为真正旁观者的观众通过角色们的一言一行已经在心中对他们有了判别,因为戏剧只能靠舞台表演呈现效果,并不像以文字形态呈现的小说般灵活,在戏剧中很难创造出一个第三视角的上帝角色与观众沟通,而弄人的存在便在一定程度上起到这样的作用。

在第三幕第二场的最后,当舞台上只留下弄人一人,他便對观众讲了“预言”,其实这更多的像是作者本人在与观众对话,最后他说“其实这番预言该让梅林在将来说”,梅林是后于传说中李尔王存在的时代的,这也是作者隐藏在剧作中的“笑话”,除了此处能明显察觉作者的存在外,在弄人的其他台词中也可以感受到隐藏的作者,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借助弄人之口说了出来。

在《李尔王》中,几乎所有的重要角色都有各自的结局,而弄人在整部剧中却悄无声息地退场,他不像一个真正的角色,在他身上,没有明显的故事线,表面看来他的确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当剧作走向尾声,弄人这一角色存在的全部意义都已实现,也无需再交代他的结局。

四、二者相会的效果

当真正的傻瓜与被称作“傻瓜”的弄人同时出现,更加凸显了戏剧的反讽效果,弄人的智慧在别人眼中是“傻”,而真正的傻瓜对自己的愚蠢浑然不知,弄人成为了剧作中理性的代表,正是在二者的对立中,才使观众既沉浸于剧情的发展,又能跳出来进行客观审视,在这一过程中,莎剧的艺术性也得以彰显和提高。

注释:

[1]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30页。

[2]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28页。

[3]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86页。

[4]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94页。

[5]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25页。

[6]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526页。

[7]易红霞:《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中国社会科学版社2001年版,第9页。

[8]易红霞:《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69页。

[9]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48页。

[10]朱生豪等译:《莎士比亚全集(五)》,人民文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499页。

参考文献:

[1]莎士比亚.莎士比亚全集[M].朱生豪等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2]易红霞.诱人的傻瓜:莎剧中的职业小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3]马粉英.疯癫与文明——《李尔王》中的疯癫意象研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1):118-123.


本文由: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

2021/06/22

上一篇:[文学评论]“视觉经济”时代下图像小说《美生中国人》的现代化传播与价值书写
下一篇:[文学先锋]那一抹蓝莓果香渐渐飘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