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编辑出版:《运动-休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85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89/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内容摘要:在乡村振兴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空心化”治理进程,农村“空心化”治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
关键词:乡村振兴;职业教育;“空心化”治理;耦合
作者简介:
原题:乡村振兴下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耦合
作者简介:刘奉越,男,河北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河北大学教育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研究人员,主要从事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河北 保定 071002
内容提要:在乡村振兴下,职业教育推动农村“空心化”治理进程,农村“空心化”治理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二者存在着相互促进、交互耦合的关系。通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耦合作用机理,揭示要素、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协同关系以及耦合所存在的阻力,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耦合的路径,以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关 键 词:乡村振兴 职业教育 “空心化”治理 耦合
标题注释: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BJA180100)。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38(2018)07-0040-07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其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坚定实施的七大战略之一,并写入党章总则。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对如何实施进行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仅要使农村经济繁荣发展,还要积极推进农村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治理以及生态的全面发展。“工业化带来了各种现代化的便利。然而,由于工业发展而加速的城市化使得乡村美丽风景的价值也随之消失。”[1]当前农村“空心化”的形势日益加剧,正走向人口、产业、服务、区域的全面“空心化”,成为乡村振兴的“短板”和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的突出问题,所带来的风险不容忽视。
由于职业教育是关注民生的“平民教育”,更具有开放性和社会性,能够精确聚焦底层社会与贫困群体,“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同时职业教育又与产业经济联系更为直接、密切,能够直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精准扶贫。[2]因此,在对农村治理倡导协同治理、合作共治和多元治理的背景下,职业教育推进农村治理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得以彰显。
国外研究主要集中在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或者重构关系的探讨。Hartl认为职业教育不仅能够提高产量、质量和多样性,改善健康,从而增加农民的收入和改善生活状况,而且有助于开发农村社会资本,加强对非正式部门协会、农村组织和农村治理的了解。[3]Akpan等以非洲农村社区为例,分析了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与农村社区之间的关联性,探讨了农村社区转型的内涵以及职业教育发展所面临的障碍因素和应对举措。[4]Cordes和Peters以美国为例提出面临乡村发展提出的诉求,赠地学院以及分支机构和实验基地要注重调整角色,充分运用自身的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挖掘乡村自然资源的全部潜力,促进乡村发展。[5]Lopez和Pastor强调针对老龄化和人口减少的农村,可以实施培育创业精神的能力建设和教育计划,提升农民的技术、经验、管理等方面的能力。[6]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关联。研究认为通过加强与农业、农村经营相关的职业教育,减少农村劳动力的流失,能够破除农村“空心化”。[7]职业教育具有再生功能,农民职业教育对于农村“空心化”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战略性意义。[8]二是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路径,主要是基于人力资源开发的视角,对农民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提升农民的职业技能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根据各地精准扶贫的实际启动专门人才项目工程,为脱贫培育各类急需的生产建设或经营管理人才。[9]培育、发展乡村能人,提升脱贫主体的自我发展能力,[10]以职业教育为抓手,加强农民的农业知识技能培训。[11]
国内外学者在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之间的关系方面研究较为成熟,成果比较丰富,在职业教育发展对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影响方面也取得一定研究成果,但是还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宏观上较多关注职业教育与农村发展的关联,对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耦合聚焦不足。二是侧重于职业教育促进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单向度作用,忽视了农村“空心化”治理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反向作用。三是对于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之间的关系缺乏系统的学理剖析,碎片化研究特征明显,需要进一步深化和拓展。鉴于此,本文分析职业教育与农村“空心化”治理之间的关系,探讨二者的耦合作用机理,以实现协同发展和良性互动,共同致力于乡村振兴,使“乡村不再是僵化的地理实体,也不是城市的附庸,而是通过持续不断的建构和重构获得复兴的空间”。[12]
本文由: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
2019/3/11 14: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