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编辑出版:《运动-休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85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89/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ydxxdzty@163.com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运动-休闲》杂志社

网址: 《运动-休闲》杂志社

[文学评论]《老残游记》与刘鹗的忧国情思

时间:2021/12/30  点击:420


       

摘? 要:自传纪实的风格,寓言式的书写,《老残游记》是刘鹗的抒情之作,也将他的忧国情思展现得淋漓尽致。观刘鹗可知老残之心,读《老残》可感刘鹗之情。本文将从刘鹗的经历出发探寻其忧国情思生成的原因,同时从作品《老残游记》中解读体味作者对国家深深的关切。

关键词:老残游记;刘鹗;忧国情思;暗喻

作者简介:张常奥(2000.7-),女,汉族,湖北省宜昌市人,本科,大连外国语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02

对国家命运的担忧深植刘鹗心底,对现实环境的谴责尽显书中,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刘鹗身上的忧国情思显得愈发深刻。

作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关于《老残游记》的研究众多,但大多数研究仅仅关照文本,或者单以作者刘鹗为出发点。而本文将《老残游记》与作者刘鶚的人生经历有机地结合起来,主要从两个角度来探讨刘鹗的忧国情思:从刘鹗的经历出发探寻其忧国情思生成的原因,同时从作品《老残游记》中解读体味作者对国家深深的关切。这不仅有助于对刘鹗这一传奇人物更加深入的了解,也能更深刻地解读《老残游记》这一经典之作。

一、忧国情思之产生

忧国情思是指对国家的深切担忧。不仅体现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表现在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黎民百姓的同情。在风雨飘摇的晚清,刘鹗一直身体力行,想要救国救民于水火,正是隐藏在心中的忧国情思影响着他。

影响刘鹗形成这一忧国情怀的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刘鹗自身的成长背景,太谷学派思想以及时代背景。

(一)家庭教育

刘鹗(1857—1909),谱名震远,原名孟鹏,后更名鹗,字云抟,又字铁云,号老残,署名“洪都百炼生”。

刘鹗出身于官僚家庭。“延庆有子光世,于南宋初,驻军江淮间,时往来庐州、楚州(今之淮安)、镇江。丹徒,清为镇江府治。刘氏徙丹徒,远在南宋,光世即其始迁之祖。”[5]其先祖刘光世是南宋抗金名将,“中兴四将”之一,在抵抗金兵时战功显赫,对南宋政权的建立起到关键作用。

“历二十二世至成忠,字子怒,以御史出官河南”。[5]刘鹗父亲刘成忠是咸丰二年壬子进士,与李鸿章、王文韶等人同榜,曾任福建道监察御史、河南汝宁府知府、开封知府等官职。常年在外做官,刘成忠曾在山东治理过黄河水患,成绩斐然。同时,他也热衷于西方新兴的科学技术。“娶六合朱氏,生二子:长孟熊,字渭卿:鹗其次也。”[5]刘鹗的母亲朱氏也精通音律,并且富有学识。

出生于这样的家庭之中,刘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不仅承袭传统教育,而且受父亲影响还接触学习了数学、医学、水利、音乐等新学。

陪同父亲外出做官的经历也对刘鹗成名和今后人生影响重大。其父刘成忠与王文韶、李鸿藻是年谊之交,与李鸿章、张曜是同僚,刘成忠在官场上结交的朋友也在日后成为刘鹗重要的人脉资源。刘鹗本身在社会活动方面也非常活跃,他和徐琪、赵子衡以及梁启超等人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之中,刘鹗受到良好的教育,学识广博,眼界开阔。优于常人的教育背景和社会资源也让刘鹗拥有着普通人家难以企及的社会地位和人脉。良好的家庭教育让刘鹗格局开阔,他的情感不局限于个人悲喜,目光所及处处是家国和百姓。而优渥的家庭背景让刘鹗有能力也有余力能够去关注民生疾苦,去审视社会现状,想要救民于危难,救国于水火。

(二)“太谷”信仰

太谷学派对刘鹗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对他忧国情思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产生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太谷学派的创始人是周星垣。周星垣,号太古,别名崆峒子,后人以“太谷”冠其学派名。其后,太谷学派发展为南北两宗,北宗领袖张积中,南宗领袖李光炘,刘鹗即师从李光炘。

太谷学派以儒家学说为底本,又融合了佛、道各家思想。以教养为主,太谷学派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将满足民众的物质生活需求作为民本思想的基础,主张蓄民养民,“富而后教”。太谷学派的修持方法是通过“立德、立言、立功”,讲究功德在人。这种教义颇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济世救民意味。

关心民众,解决百姓的温饱问题进而教化众生,以天下为己任,把解救苍生当做毕生追求。刘鹗将太谷学派的教义铭记于心。而纵观刘鹗一生,治理黄河、创办实业、赈济灾民,这种种活动都是他忧国情思的外向体现。“养民为本”,以天下为己任的太谷学派思想也是刘鹗具有这种忧国情思的深层原因。

除此之外,刘鹗生活的晚清还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向内主要有太平天国的起义运动,在外面临着西方列强的侵入。国家如此腐朽混乱,既无力对抗外国势力接连发动的战争,还要承担巨额的赔偿,国家内部也暗流涌动。看到自己的民族面临这样的境况,任何有良心的国人都无法漠视,以天下为己任的刘鹗更是难凉热血。而正是这样的时代背景,进一步加深和激发了刘鹗的忧国情思。

二、忧国情思之体现

《老残游记》是刘鹗的抒情之作,其忧国情思在文本中有着或隐或显的体现。本文选取文本中较为典型的几个部分,分别将其概括为“黄河疮痍”、“华夏之舟”和“清官误国”。其中,“黄河疮痍”和“华夏之舟”刘鹗运用意象隐喻将刘鹗自己的忧国情思暗藏其中,而“清官误国”则是较为明显地体现出刘鹗对晚清官场的批判,处处写官却处处指向作者内在的忧国情思。

(一)黄河疮痍

“疾病隐喻”在文学中较为常见,“疾病”指身体不舒适、不健康的现象,是难以治愈甚至危及生命的,进而也暗指淫坏的事物。在《老残游记》之中,疾病带有很强的隐喻意义,刘鹗通过疾病映射国家千疮百孔的状态。

老残名铁英,号补残,摇铃治病,行走江湖。黄瑞和身患奇病,每年身上都要溃烂出几个大窟窿,夏天发病,一过秋分这病又好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都耳熟能详,老残治疗这个病的方法也是用大禹传下来的方子。“黄瑞和”谐音黄河,其实这就是暗指国家连年的黄河水患问题,运用良方医治好黄瑞和的顽疾也是刘鹗对自己治理黄河功绩的映射。

老残游览各地行医治病,更像是借助“游侠”的身份对晚清社会现实进行深刻的审视。他行走江湖,审察社会百态,就像是作为医生对晚清王朝这个患者望闻问切一般,想要找出症结所在。老残的医者身份是具有双重性的,一方面指向患病的个人,另一方面则是指向满目疮痍的清王朝。刘鹗已经看出晚清社会百病缠身,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救国家人民于危难之中。这种对国运的担忧和百姓的关心正是他忧国情思的体现。

(二)华夏之舟

“船”是指水上交通工具,也常被用来隐喻一种漂泊不定的状态,而在《老残游记》中刘鹗用惊涛骇浪中的大船暗示清王朝岌岌可危的现状。

在《老残游记》第一回里,刘鹗通过对梦境的描写表达了他对当时政治时局的态度。老殘与好友文章伯和德慧生在蓬莱阁观赏日出时,忽见洪波巨浪之中有一艘帆船,而当时甲午战败的中国正如风雨飘摇中的一艘大船。“身长有二十三四丈”[1],指的是当时中国的十八个省,以及五个未建省的地区(台湾、新疆、奉天、吉林、黑龙江),“东边有一块,约有三丈长短,已经破坏”[1]指的是甲午战争后失去的东三省,“那旁,仍在东边,又有一块,约长一丈,水波亦渐渐侵入”[1],指的是山东。残破的船体没有一处完好,正如伤痕累累的中国晚清王朝。

“前后六枝桅杆”[1]指的是六部,高居舵楼的船主指的便是皇帝,而掌管舵事的四人便代指军机大臣,“水手”指的是下级官吏,船上的男男女女则是百姓。巨轮处于危机之中,而船上的“水手”却在搜刮船上男男女女的财物。而后船上出现了两类煽动者,一种在“高谈阔论演说”[1],另一种怂恿大家“把这些管船的一个个杀了”[1],这两种声音分被映射当时的改良派和革命派。但依照老残的观念来说掌舵的人未曾有错,不过是迷失了方向,只要为他们送上罗盘即可救船于危难之中。

刘鹗通过对航海梦境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政治时局的看法,他看到风雨飘摇中的晚清帝国,看到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黎民百姓,但他既不赞成改良派的方法,也不赞成用暴力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派。他想要用自己的“罗盘”,为晚清指出一条明路。他想要发展实业,学习西方来使国家强盛,从而救国救民。这一思想固然是有其历史局限性,刘鹗实业救国的做法也最终落空。

(三)清官误国

“清官误国”是刘鹗《老残游记》中提出的一个观念,他所刻画的玉贤、刚弼等官员,表面廉洁不贪污受贿,但内里的“贪”却比贪财之官害民害国更深。

玉贤刚愎自用,草菅人命,管治地区路不拾遗的表象之下是他对百姓的高压控制。强盗案不加审查就将于朝栋一家三口活活站笼站死。掌柜的儿子说了玉贤几句坏话,仅仅是言语触犯就要他性命。如此心胸狭窄,主观臆断,玉贤并非不贪,他贪的是他的政绩和仕途,为了自己的飞黄腾达不惜以百姓的鲜血染路。

刚弼亦是如此,他将魏家父女屈打成招。他因为自己不受贿便认定天下送钱受贿的都是小人,因而更加专横武断,一意孤行。

史钧甫作为观察,在黄河出现水患时拿出贾让的《治河策》献策。但他照搬书本,毫不体察民情。史钧甫认为只要扩宽河道就能够一劳永逸,张宫保本来念及沿岸几万家的百姓不想废民埝,但史钧甫仍然坚持,最后在没有通知沿岸百姓的情况下扩宽河道导致民埝被淹,十几万百姓流离失所。

刘鹗以一种从未有过的独特视角谴责批判了晚清王朝千疮百孔的官僚政治——清官误国。处处写官,写人,写案件,但无处不体现他的忧国情思。对于这些清官形象的讽刺和剖析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三、总结

小说里的主人公老残带有刘鹗的影子,书中写满了对官僚系统的失望,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对黎民百姓的同情。作者的忧国情思受家庭背景、个人信仰和政治时局的影响,这种忧国情思也在作品中或显现或隐藏。刘鹗把自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的情感表达于《老残游记》,是“情”与“志”的统一,这本《老残游记》也是刘鹗的精神归宿。

参考文献:

[1]老残游记. [清]刘鹗.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

[2]景晓璇.略论《老残游记》的叙事层次与叙事结构[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39(02):53-55.

[3]刘一帆.情与真——《老残游记》与刘鹗的“写作观”[J].安康学院学报,2020,32(04):19-21+26.

[4]苗怀明.《老残游记》写作缘起新考[J].文献,2019(05):168-180.

[5]蒋逸雪.刘鹗年谱[M].济南:齐鲁出版社,1961.


本文由: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

2021/12/30

上一篇:[文学评论]探究《文心雕龙》的文学美学思想
下一篇:[文学评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对当代中国诗歌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