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休闲版权信息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主管单位:国家体育总局

主办单位:中国体育报业总社

编辑出版:《运动-休闲》杂志社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6-085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89/G8

期刊级别:国家级

语   言:中文

周   期: 半月刊

出 版 地:北京市

开  本: 大16开

投稿邮箱 :ydxxdzty@163.com

在线办公
联系我们

投稿邮箱 : ydxxdzty@163.com

地址 : 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8号《运动-休闲》杂志社

网址: 《运动-休闲》杂志社

[文学评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对当代中国诗歌的影响研究

时间:2022/01/04  点击:484


       

李梦姣

摘? 要: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日益增多,大量的外国文学作品经过译介进入中国,在中国广泛传播的同时也对中国作者的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其中,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对中国诗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中国当代诗人汪国真是受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影响的一位代表人物,其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等作品掀起了一阵“汪国真热”。本文旨在通过对比两位诗人的诗歌语言、主题、意象、修辞等等,来分析艾米莉·狄金森对汪国真诗歌创作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艾米莉·狄金森;汪国真;诗歌主题;凝练性;辩证思维;修辞手法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1)-06--02

引言: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被认为是英美现代派诗歌先驱。她在世时只有17首诗歌被公开发表,离世后将近1800首诗歌才被发现并在诗歌界引起热烈的讨论。狄金森以其奇特的想象、丰富的意象和大胆的诗歌创作形式,在美国诗坛掀起一股浪潮,而其诗歌通过译介传入中国之后,也对中国诗人的创作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国内学者曾将狄金森的诗歌与李清照、余秀华、余光中等诗人的诗歌进行对比,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以中国当代诗人汪国真为例,探讨艾米莉·狄金森的诗歌对当代中国诗歌产生影响的具体方面。

一、诗歌主题

狄金森诗歌的主题主要包括死亡、自然与爱情等。在其以死亡为主题的诗歌中,代表作有On because I could not stop to death,在这首诗歌中,狄金森将死神比作彬彬有礼的绅士,他驾着马车前来邀请诗人去参加宴会,诗人与死神并肩而行,路上经过喧闹的孩子们,成熟的稻田等等,最后诗人的旅程终点便是“永生”,在狄金森的诗歌中,死亡与永生往往相伴而行。诗人在经历了朋友家人的去世后,心情十分沉重,无法于当时社会盛行的宗教中得到慰藉,于是迷惘的诗人选择去诗歌中追寻自己的归属,我们可以看到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最终将对死亡的畏惧升华为对精神永生的追求。狄金森在对死亡的描述中同样透露出珍惜当下的态度,并以独特的视角展现出死亡的温情之处。这一点在汪国真的诗歌中同样有所体现,汪国真的诗歌虽然并没有将死亡作为主题展开,却在很多诗歌中流露出青年人要珍惜当下、热爱生活之意,在《热爱生活》一诗中就有体现。

对于诗歌的主题,狄金森在自然中追寻自己的理想和热爱。而狄金森诗歌的创作同时受到了狄金森的影响,汪国真的诗歌同样没有历史的厚重感,而是将目光投向日常生活,着重写青年人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的问题如爱情、成功、未来等。

狄金森的诗歌中大多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其诗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超验主义”的影响。狄金森的诗歌多以自然作为主题,这类诗歌大约占她诗歌总创作的三分之一。狄金森的诗歌表现出大自然的热爱和依恋,同时抒发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讨。自然景物这类的意象常常出现在狄金森的诗歌中,使用大量的浓墨对自然,爱情等美好事物进行描述,如Over the Fence,The Morns are Meeker than They were,A Bird Came down the Walk等。[1]同样汪国真的诗歌中也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汪国真在《只要明天还在》一诗中这样写道:“冬雪终会悄悄融化,春雷定将滚滚而来。”汪国真借鉴了狄金森使用自然景物为意象的特点,诗歌中常常出现比如:玫瑰、大海、贝壳、冬雪等等自然景物,他通过对自然事物的描写寄托了对未来的美好期待,表达了对爱、美和心灵上自由的追求,于诗歌中体现了对爱情、成功、未来等美好事物的期待和向往。

二、诗歌语言的凝练性

狄金森的诗歌语言以凝练性见长,希金森曾说:“我相信!在文学中还没有过这样的凝练,用少数词语表现出人生的精髓及其闪光,有如她在这儿试图描绘的。”[2]狄金森诗歌虽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歌谣体,却不拘泥于严格的歌谣体创作形式,其诗歌形式与惠特曼的自由诗体有很大相似,在 There is Another Sky,I Went to Heaven,I Never Succeed等诗中,狄金森摆脱了传统诗歌的影响,采用简练的诗歌形式,大量省略介词、连词、冠词以及句与句之间节与节之间的关系词,使用大写字母。诗歌口语化特征明显,有时也会使用一些新英格兰地区的方言。狄金森采用凝练性的语言将其抽象思维和深刻的感情蕴含在短句中,使读者跳出严格的诗歌形式,感受形式之外所表達的感情,在感受的过程中与狄金森产生共鸣,以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

汪国真曾说他的诗歌创作受到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和狄金森的影响,狄金森对汪国真诗歌的影响主要是体现在诗歌形式上,“狄金森的诗歌大多不超过20行,最长的一首也仅50行,而且诗人用词节约,每行字数不多,所以狄金森的诗不仅行数少,而且每行都很短”。[3]汪国真诗歌的凝练性得益于狄金森诗歌“凝练”性对其的影响。汪国真曾这样评价过狄诗的“凝练”:“狄金森的诗一般很短,很凝练,有哲理,借鉴其凝练的笔法”。[4]汪国真也直言不讳其对狄诗凝练性的借鉴,汪国真说:“把中国文化作为土壤,把外国文化作为肥料,萃取精华,为我所用”。[5]汪国真诗歌短小凝练。诗歌一般两到三节,每节至少两个字,最多十八个字,一般不超过三十行。[6]其诗歌语言凝练也表现在其使用的语句修饰词很少,这与狄金森诗歌形式与很大的相似之处。与汪国真同时代的诗人比如舒婷、顾城等都属于“朦胧派”诗人,朦胧诗诗境模糊朦胧、诗意含蓄隐约,而汪国真的诗歌在90年代诗歌语言普遍晦涩难懂的背景下,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脱颖而出,掀起一阵“汪国真热”。

三、诗歌体现的辩证思维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体现出一分为二的辩证思维。在对死亡主题的描述中,狄金森常描述草木虫等自然事物并以此自喻,在诗歌中表达出自我力量在面对广大的自然界时是渺茫弱小的,于命运之中常常面临痛苦与不公。狄金森的死亡诗既反映了死亡给人带来的痛苦和绝望,也体现了经历死亡之后收获的释然和解脱。“死亡也是被感知之物,是意识的内容,是内在于生的”。[7]

在对自然主题的描述中,狄金森不仅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也表达了对大自然神秘力量的敬畏,狄金森认为人与自然界中的动物是平等的,都是大自然的孩子,但是有一些意象的描写中体现了表现了狄金森敬畏自然的态度。自然在狄金森眼中是包容万物而又温情脉脉的存在,世间万物在自然中自由而又快乐地生存,但同时自然界的力量是神秘不可捉摸的,生活在其中的生物面对神秘广阔的自然界是渺小又无助的。

其次,狄金森诗歌的辩证思维也在其选取的意象中有所体现。大海是狄金森诗歌中常出现的意象,狄金森笔下的大海或是平静或是波涛汹涌、海浪滔天,这都暗示了生命的变化无常、自然力量的强大。狄金森诗歌中体现的辩证思维也反映出其所面对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汪国真在其诗歌的意象使用方面也体现出了一分为二的辩证思想。

对于名利的描述,狄金森在其诗歌 中写道 Fame is a bee./ It has a song—/ It has a sting—/ Ah, too, It has a wing.狄金森借助蜜蜂这一个意象的特点——既能唱出欢快的歌曲,但也有害人的毒刺,来表达对于名利的态度,人们既渴望拥有,但过于执着的追求又会带来消极影响。同时汪国真借鉴了狄金森对于名利的态度以及对于意象的使用,这体现其诗《但是,我更乐意》中,该诗写道,“名利从来是鲜花,也是枷锁”,使用“鲜花”与“枷锁”这对反义关系的词来形容名利,既写出了名利对人们的极大诱惑,同时表现了追求名利会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这种一分为二看待问题的方法使作者的观点形成鲜明对照,用辩证法的方式呈现矛盾。

对于人生的态度,两位诗人的诗歌同样体现了辩证的思维,狄金森的诗歌中约有三分之一都是以死亡为主题,初读狄金森的诗歌可能会感到阴郁压抑,但细读之后我们能够感受出在对死亡的描述中同样透露出珍惜当下的态度,而汪国真的诗歌虽没有对死亡进行深刻的探究,但仍体现出对人生的辩证思考,汪国真《我知道》一诗中写道,“欢乐是人生的驿站,痛苦是生命的航程”,利用“快乐”和“痛苦”一对反义关系的词形容人生的历程,以辩证思维看待人生旅程,简明而深刻地点明生命这段旅程中不仅有快乐也有痛苦。

四、修辞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中善用比喻、拟人、象征、反讽等修辞手法。在其诗歌Im Nobody! Who Are You? (我不是谁,而你又是谁呢?)中这样写道:“Im nobody! Who are you? /Are you nobody,too? / Then theres a pair of us——dont tell! / Theys banish us,you know. /// How dreary to be somebody! / How public,like a frog / To tell your name the livelong day / To an admiring bog!”该诗借用“生活在泥塘的青蛙”来类比社会公众,以借物喻人的手法幽默地讽刺了当时社会中麻木的民众。[8]狄金森诗歌中也出现了一些新奇的比喻,比如其将诗歌叙述者比作老鼠,在对死亡描述时借用苍蝇传达濒临死亡的感觉,在对死亡进行描述时将死亡拟人化为一位彬彬有礼的绅士等。

汪国真的诗歌亦善于使用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例如在诗歌《热爱生命》中将可能遇到的困难挫折比作“寒风冷雨”,将爱情比作“吐露真诚的玫瑰”等。汪国真的诗歌利用比喻等手法将诗歌主题更加鲜明易懂地表达出来,是当时中国诗歌晦涩难懂背景下的一股清流。

狄金森所处的时代,美国诗人大多跟随英国诗歌进行创作,狄金森认为美国诗坛亟待創新,因此在其诗歌采用不拘泥传统的诗歌形式,让诗歌随着自己的感情自然流露出来,因此后人多认为狄金森是现代主义诗歌的先驱。而汪国真所处的时代,诗坛中盛行晦涩难懂的朦胧诗,两位诗人都是逆时代潮流而动,用自己的诗歌带来了一次新的浪潮。

参考文献:

[1]赵彤、牛砚:简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特点及其表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2]托马斯·希金森.爱米莉·狄金森[J].罗洛译.女作家,1985( 2) .

[3]蒲隆、刘晓晖:艾米莉·狄金森谜一样的诗[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4]汪国真,巴丹.汪国真独白[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

[5]汪国真,巴丹.汪国真独白[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91.

[6]刘彪.汪国真与余秀华诗歌之比较[J].名作欣赏,2016(3).

[7]阮敏桑.“神圣之伤”:论狄金森诗歌中“死亡”的认知意义[J].外国文学,2011(1).

[8]赵彤、牛砚:简述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特点及其表现[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本文由: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整理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

运动-休闲杂志社编辑部

2022/01/04

上一篇:[文学评论]《老残游记》与刘鹗的忧国情思
下一篇:[文学评论]欧亨利小说中的人性矛盾探析